“丹青品读—熊晓东中国画作品展”定于2015年3月29日至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皇园艺术馆展出
由皇园艺术馆主办、知名策展人尹爱华先生策划的“丹青品读—熊晓东中国画作品展”定于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皇园艺术馆展出。此次展出的开幕式将于2015年3月29日15:00举行。央视数字书画频道、央视数字国学频道、央视网、雅昌艺术网、美术报、中国画收藏、丹青品读、青州画廊联盟、中国艺术品投资导报、搜藏网、优酷网等数十家艺术主流媒体将跟踪报道。
主办单位:北京皇园艺术馆
策 展 人:尹爱华
展览时间:2015年3月29日—2015年4月15日
展览地点:北京中山公园·皇园艺术馆
开 幕 式:2015年3月29日15:00
支持媒体:央视数字书画频道、央视数字国学频道、央视网、雅昌艺术网、美术报、中国画收藏、丹青品读、青州画廊联盟、中国艺术品投资导报、搜藏网、优酷网等国内艺术主流媒体
熊晓东,生于河南郏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教授山水工作室助教、北京涉外经济管理学院国画院特聘教授、中国教师书画院特聘教授兼副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美协花鸟画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潘鲁生
中国画本来兼具写实和写意两个统系。较之写意,写实的传统还要悠久深厚。但唐宋文人画兴起后,特别是经过董其昌南北宗说的鼓吹,绘画里的南派与禅学里的南宗一样,占据了话语权:文人画好像比画工画更显格调,逸笔草草似乎比精致工细更加高明——这就使得中国画在宋代以后重写意而轻写生,这后天失调的毛病,一直到西洋画传入中国后,才稍稍改观。我们赏玩唐宋以降的中国画,固然为写意画的深厚积淀深感自豪,可也不免为宋代院画传统的式微惋惜。
重写意而轻写生的倾向,直接影响到中国画技法的习得方式。画家只需对画谱、画式勤加揣摩临习,而无需直面真山真水。所以唐宋以来,画谱、课徒稿、画式比比皆是,而写生者却寥若晨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历来被画家尊为不二法门,但他们师法“造化”的目的是要与“心源”映发,而非为造化写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不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格言在绘画中具体而微的表达罢了。同样是图写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虽然画史的评价是“皆极其妙也”,但后人读来,总觉得并无粉本、一挥而就的吴道子来得痛快;而穷形尽相的大李将军,则未免有笨伯之嫌了。
所谓观于沧海者难为水。千余年来写意画的极大繁荣和深厚积淀,使得后来者束手攒眉、难以为继。中国画的破围之旅究竟该从何处落子呢?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写生画,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西方绘画传入中国,使我们在遗憾宣和遗风没落的同时,反思本土绘画价值取向的缺憾。西方绘画的写实传统,与中国绘画的写意传统,恰恰形成颇有意味的二元对立和互补。事实上,五四以来许多受过西方绘画训练的画家,因为在写生方面的能力突过前贤,从而在中国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古典精神逐渐缺失、文化语境发生巨大变迁的当下,写生画的蔚兴,为古老的中国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今天,一大批受过学院绘画训练、同时掌握了中西两种绘画语言的中青年画家,成为中国画复兴的中坚。来自中原大地的熊晓东君,就是其中的后起之秀。
熊晓东君自幼酷爱绘画,筆塚墨池,六法精擅。举凡花鸟、山水各科,濡染既深,各臻其妙。复游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教授之门,陶甄淬染,更上层楼。他眼界开阔而胸襟深湛,神思骏发而下笔宏肆;既有解衣槃礴的气魄,也不乏管领湖山的雅致。屐痕所到,云山触眼,兴来挥毫,既为山水留真,又写胸中逸气。其留此粉本、踵事增华,相信日后晓东君必有新的进境。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希望所在。我们且拭目以待、乐观其成。
作品欣赏
上一篇:“丹青品读~王士生山水画作品展”于3月15日在北京中山公园皇园艺术馆开幕
下一篇:【丹青品读●现场】“丹青品读——熊晓东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于3月29日15:00在北京皇园艺术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