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品读——郝爱平、包少茂中国画作品展”将于2014年11月16日—11月26日在北京皇园艺术馆展出
“丹青品读——郝爱平、包少茂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皇园艺术馆
策展人:尹爱华
展览时间:2014年11月16日~11月26日 9:00—16:00 (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北京中山公园·皇园艺术馆 学术及媒体支持:中央电视台数字国学频道、丹青品读、中国画收藏、中国艺术品投资导报、雅昌艺术网、美术传承等艺术主流媒体
郝爱平
郝爱平,笔名郝歌,1956年生于江苏。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擅长人物画,作品纯真朴实,笔墨功力扎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水墨气派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家画院院长。作品数次参加全国美展、交流展、提名展、特邀展,多次刊登在《美术》《国画家》《美术观察》《美术报》等数十家专业刊物上。2004年被国家科技奖励办评为”优秀人民艺术家”称号,2008年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授予中俄艺术交流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
执着的追求 可喜的探索
刘大为
1987年爱平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他是一位勤奋上进的学生。而后,他与几位同学在军博举办的联展中,看到了他一些充满灵气、 格调高雅的作品。200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的工作室,成为高研班中我的一名研究生,应该说爱平是我认识的画家中,对于绘画艺术.为执着者之一。
初 春 68㎝×68㎝
爱平的作品是极有个性化的绘画形式,这种形式构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正是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了他对于真、善、美的孜孜追求。爱平是一位十分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的画家。他通过无数次深入现实生活,从中认真体验、真切感受、深刻思考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大量创作素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笔墨的形式,构图的章法,色彩的规律。
童趣 68㎝×68㎝
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借助于那些充满天真无忌的乡童或三五成帮或几十成群的乡童,在秋风摇曳的山林沟壑之间牧羊、拾柴、采撷或横笛、踏舞、嬉戏的表现。充分展示画家心灵中所追求的那种自由、纯真、淡远的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淳朴率真的美感。透过爱平的大量绘画作品,我们便能发现他作品中的本质是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注,这应该讲是当下美术家值得认真关注的重大课题。爱平用他的睿智与真诚发现并已经开始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研究,这使我感到万分之高兴。
金秋 68㎝×68㎝
艺术贵在于创造,任何一种艺术的创造,必然是来自于艺术家大胆的探索精神和理性的深思熟虑,爱平正值艺术创造与探索的.活跃时期,艺术进取已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这种基础的存在,必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人品与艺品是一致的,爱平善良、正直、勤奋、刻苦,对艺术要求完美,希望爱平在以后的创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题材的好作品,我期待着他的新作。
清清的河 68㎝×68㎝
郝爱平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前人优秀的笔墨传统,同时又在画面构成和色彩运用上另辟蹊径,体现着画家对传统创作理念深层次的回归:作品中的童子超越时空限制,根据构图需要,重新布置安排,游戏玩乐、形态各异,富有情趣。采用线的穿插、交错,墨的渲染、皴擦,间以明朗轻快的色彩,使画面具有构成感,宛如俄国画家夏加尔那充满奇思妙想的画面。画家融情入画,既有传统的笔墨情趣又充满现代感,让人观后轻松舒畅之情油然而生。
忆童年 136㎝×68㎝
郝爱平的作品不仅仅在于鲜活的形象、精妙的笔墨,更重要的是他用一颗“赤子之心”深化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旨趣和文化本源。
春到歌风山 136㎝×68㎝
深山探奥图 68㎝×68㎝
我是翱翔的鸟 136㎝×68㎝
包少茂
包少茂,现为中国新水墨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9年生于甘肃岷县,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第三、四届甘肃省敦煌文艺奖,曾研修于中国美术研究院。《故园秋霜重》获国家环保局主办的“让世界充满绿”铜奖。作品《叠嶂起百重》获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
遥望大漠与苍天
徐恩存
在中国艺术中,西部的、遥远的大漠与苍天,是一个被永恒讴歌的主题:因为,历代表现西部山水的诗篇与绘画,都不约而同的将其题旨指向一种苍茫、浩瀚、雄健与悲壮的美感与情思,西部的大漠与苍天亦因此而彰显出独特的情怀与格调,特别是那种阳刚之气与浩然风范,成为中国艺术传统中永远的精神根脉。
西部画家包少茂,数年来,执着于西部主题,以写西部山水为已任,以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续写着这个源远流长的绘画母题。同时,他还延伸着中国艺术中独有的乡愁意绪,他以水墨画的形式、语言,以自己锤炼与锻造的笔墨符号,营造了故乡和山水景观,展现了心灵中的"精神家园"。
少茂笔下的精神家园,尽管是书写他对于西部雪山、荒漠、风雪、苍凉的失意感受,都在笔墨之间、符号之间与图示之中,透出一种少有的浑厚、深沉,以及在浑厚与深沉中的单纯与丰富、简洁与复杂、恒久而共同的生命旋律,关在其中,传达出画家的匠心独运与深思想象。
显然,与书写江南绿水青山不同的是,少茂的西部山水并未去体现对宁静生活之关怀,以及对平和价值之向往,这里似乎没有那种田园牧歌的甘谧与和谐,而是风雨晴晦、肃穆、萧瑟与悲凉苍桑的豪放与雄健,透出种种壮士豪情与英雄气慨。致使画家笔下的语言符号,乃至图式都惯穿着一种苍茫悲凉之气息,弥漫在画家几乎所有的作品之中,并形成了他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个人情怀。
细读作品,我们看出,为着表达西部山水浑茫与苍凉,“平远”的构图是其.基本的构图方式,苍茫的群山与浩瀚的荒漠等意向多是横向展开,且多用弧开曲线进行交叠与错落,构成近收眼底的宏大景观,全景似的构图,便于容纳辽阔空间中的天地、雪山、大漠与人等多重意象组合,使作品有别与山水一角或半边精制的小山水情趣,扩大了空间感受,平添了豪然之气。
在语言方面,少茂把传统山水的笔墨进行了吸纳、移植与改造,在依然是长线,短皴之中,又融入了水墨的冲染,是茫茫雪山与干旱的荒塬艺术化为灵性的笔墨表达,既有意味又不失整体的浑然。从水墨画角度看,包少茂所画的《六月琼花满祁连》、《祁连深处》、《斜晖初收人家静》、《陇山魂》、《梦里家园》及《风雪归途》、《瑞雪人家》等作品,都有在情感表达上,显现出一份永恒的“怀乡”的感动力,借笔墨处理给以展示,而且在笔墨之间味,形式这营造上,画家把“荒荒悠云”、“寥寥长风”的西部山水表现的单纯简约,统一整体,朴素至极,都在期间造化无极的形态中把自然的生命节奏与人的生命节奏相统一,形成对于西部山水主题,对于生命运动节奏的回声与无垠的恒久呼唤。
少茂在艺术取向上,自觉地把自己的绘画融入当代语境,自觉地从山水传统向现代延伸,特别是研究并接受了近百年来新中国画运动的艺术精神与人文气息,把笔墨表现的气韵与塑造的对象的深刻性相结合,使画面中的意象塑造、诗意表现、情怀深思更富于时代性与现代感,以力求画面完整饱满与张力弥漫。同时,包少茂以当代画家与社会现实相连接,他笔下的西部山水因而荡溢着一种现代的诗情,表现的是今人眼中的西部山水。
只有在如此自信的基础上,才能背靠传统,面向现代,使笔墨语言与形式意象血肉相连,包少茂的艺术正在走向成熟,他的艺术也正是在社会转型中获得了生机,因此,青年画家包少茂的艺术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上一篇:“源于自然“陆千波、雷晓辉、欧阳小波作品展于皇园艺术馆开幕
下一篇:【丹青品读●欣赏】书画家许力新作